鼎足之势
					
					- 
							
拼音:dǐng zú zhī shì
简拼:DZZS
 - 
							
注音:ㄉ一ㄥˇ ㄗㄨˊ ㄓ ㄕˋˋ
词性:中性成语
 - 
							
繁体:鼎足之勢
字数:四字成语
 - 用法:鼎足之势偏正式;作宾语;指三方面相持。
 
						成语解释
					
					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。
				
						成语出自
					
					晋 孙楚《为石仲容与孙皓书》:“自谓三分鼎足之势。可以与泰山共相始终。”
				
						使用示例
					
					三国时期,魏、蜀、吴各据一方,形成鼎足之势。
				
						成语故事
					
					公元前203年,汉将韩信灭了齐国,被刘邦封为齐王,韩信的谋士蒯通分析天下形势后认为韩信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,劝他不要跟随刘邦自立为王,可以与楚汉三分天下,跟随刘邦最多也只能封为诸侯。韩信不听蒯通的意见,最后被吕后诱杀
				
						相关的其他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