鹬蚌相争,渔人获利
					
					- 
							
拼音:yù bàng xiāng zhēng,yú rén huò lì
简拼:YBXZRHL
 - 
							
注音:ㄩˋ ㄅㄤˋ ㄒ一ㄤ ㄖㄣˊ ㄏㄨㄛˋ ㄌ一ˋˋ
词性:中性成语
 - 
							
繁体:
字数:九字成语
 - 用法:鹬蚌相争,渔人获利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劝诫人。
 
						成语解释
					
					鹬:长嘴水鸟;蚌:有贝壳的软体动物。比喻双方争执不下,两败俱伤,让第三者占了便宜
				
						成语出自
					
					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燕策二》:“而鹬啄其肉,蚌合而钳其喙。鹬曰:‘今日不雨,明日不雨,即有死蚌。’蚌亦曰:‘今日不雨,明日不雨,即有死鹬。’两者不肯相舍,渔者得而并禽。
				
						使用示例
					
					梁启超《新中国未来记》第三回:“这越发鹬蚌相争,渔人获利,外国乘势诱胁,那瓜分政策,更是行所无事。”
				
						成语故事
					
					战国时期,赵国准备攻打燕国,燕王派苏代去赵国游说赵王不要战争,讲述一只河蚌在岸上夹住一只鹬鸟的长嘴,双方争执不让,最后被一个渔翁轻易擒住。如果燕赵发生战争,秦国就像渔翁那样轻易吞并燕赵。赵王只好放弃战争的打算
				
						相关的其他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