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liǎnjì
英语:to retire (from view); to lie low; to refrain; to give up evil (temporarily); to cover one's traces
收敛: ①收割农作物:霜晴收敛少在家,饼饵今收敛
猖獗:也作“猖蹶”。①恣意横行;放肆无忌:刘备如此猖獗猖獗
放肆:(言行)轻率任意,毫无顾忌:说话注意点,不要太~放肆
招摇:张扬炫耀以引人注意:招摇过市|何必如此招摇|他不招摇
忌惮:〈书〉顾忌;畏惧:肆无~。忌惮
1.隐蔽形迹,不敢露面。
2.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。
3.指退隐不出。
亦作“敛跡”。收敛形迹。谓有所顾忌而不敢放肆。
《三国志·魏志·武帝纪》“迁顿丘令”裴松之注引《曹瞒传》:“后数月,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,即杀之。京师敛迹,莫敢犯者。”《新唐书·刘栖楚传》:“先是,诸恶少窜名北军,凌藉衣冠,有罪则逃军中,无敢捕。栖楚一切穷治,不閲旬,宿姦老蠹为敛迹。”清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卷三:“﹝邵嗣尧﹞后由御史督学江南,鯁直公廉,势要敛迹。”王闿运《李仁之传》:“狱讼衰止,游惰皆敛跡。”
隐藏;躲避。
晋葛洪《抱朴子·知止》:“夫矰缴纷紜,则鸳雏徊翮;坑穽充蹊,则麟虞敛跡。”唐白居易《与陈给事书》:“可与进也,乞诸一言,小子则磨铅策蹇,骋力於进取矣;不可进也,亦乞诸一言,小子则息机敛迹,甘心於退藏矣。”
退居;隐居。
《晋书·张轨传》:“吾在州八年,不能绥靖区域,又值中州兵乱,秦陇倒悬,加以寝患委篤,实思敛迹避贤。”唐岑参《终南双峰草堂作》诗:“敛跡归山田,息心谢时辈。”
见“敛迹”。
2、 敛迹久矣
3、 (三)警备队、警察、差役,一概敛迹,不敢下乡敲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