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正言顺
					
					- 
							
拼音:míng zhèng yán shùn
简拼:MZYS
 - 
							
注音:ㄇ一ㄥˊ ㄓㄥˋ 一ㄢˊ ㄕㄨㄣˋˋ
词性:中性成语
 - 
							
繁体:名正言順
字数:四字成语
 - 用法:名正言顺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;含褒义。
 
						成语解释
					
					名正:名义或名分正当;言顺:道理讲得通。指名分或名义正当说起话来便顺理;逆理也讲得通。亦泛指做事有充分正当的理由。
				
						成语出自
					
					春秋 孔子《论语 子路》:“名不正则言不顺,言不顺则事不成。”
				
						使用示例
					
					待小生得官回来,谐两姓之好,却不名正言顺。(元 郑德辉《倩女离魂》第二折)
				
						成语故事
					
					春秋时期,子路问孔子:“卫君想请你帮他理政,您将先做什么?”孔子说:“先正名分。”子路说:“老师,您太迂腐了,名分有什么好正的?”孔子说:“你真鲁莽.名不正则言不顺,言不顺则事不成,事不成则教化不兴,教化不兴则刑罚不当,刑罚不当则老百姓不知所措。所以要先正名”。后以“名正言顺”谓作事理由正当而充分, 含有理直气壮的意思。
				
						相关的其他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