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记溪亭日暮,沉醉不知归路。
兴尽晚回舟,误入藕花深处。
争渡,争渡,惊起一滩鸥鹭。
①如梦令:词牌名。
②如梦令·常记溪亭日暮:选自《漱玉词》。
③常记:长久记忆。
④溪亭:一说此系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,位于大明湖畔;二说泛指溪边亭阁;三说确指一处叫做“溪亭”的地名(因苏辙在济南时写有《题徐正权秀才城西溪亭》诗);四说系词人原籍章丘明水附近的一处游憩之所,其方位当在历史名山华不注之阳。
⑤藕花:荷花
⑥争渡:奋力划船渡过。
⑦鸥鹭:泛指水鸟。
依旧记得经常出游溪亭,一玩就到傍晚,但是喝醉而忘记回去的路。乘舟返回时,迷路进入藕花池的深处。怎样才能划出去,拼命地划着找路,却惊起了一滩的鸥鹭。
现存李清照《如梦令》词有两首,都是记游赏之作,都写了酒醉、花美,清新别致。这首《如梦令》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,境界优美怡人,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。
“常记”两句起笔平淡,自然和谐,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。“常记”明确表示追述,地点“溪亭”,时间是“日暮”,作者饮宴以后,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。“沉醉”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,“不知归路”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,看起来,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。果然,接写的“兴尽”两句,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,兴尽方才回舟,那末,兴未尽呢?恰恰表明兴致之高,不想回舟。而“误入”一句,行文流畅自然,毫无斧凿痕迹,同前面的“不知归路”相呼应,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。
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,这样的美景,一下子跃然纸上,呼之欲出。
一连两个“争渡”,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。正是由于“争渡”,所以又“惊起一滩鸥鹭”,把停栖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。至此,词嘎然而止,言尽而意未尽,耐人寻味。
这首小令用词简练,只选取了几个片断,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一起,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,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,沉醉不归。正所谓“少年情怀自是得”,这首诗不事雕琢,富有一种自然之美。
- 《点绛唇·蹴罢秋千》
- 《如梦令·昨夜雨疏风骤》
- 《点绛唇·寂寞深闺》
- 《浣溪沙·淡荡春光寒食天》
- 《菩萨蛮·归鸿声断残云碧》
- 《忆秦娥·临高阁》
- 《清平乐·年年雪里》
- 《永遇乐·落日熔金》
- 《浣溪沙·绣面芙蓉一笑开》
- 《小重山·春到长门草青青》
- 《念奴娇·萧条庭院》
- 《转调满庭芳·芳草池塘》
- 《浣溪沙·莫许杯深琥珀浓》
- 《浣溪沙·髻子伤春慵更梳》
- 《添字丑奴儿·窗前谁种芭蕉树》
- 《多丽·咏白菊》
- 《菩萨蛮·风柔日薄春犹早》
- 《好事近·风定落花深》
- 《诉衷情·夜来沉醉卸妆迟》
- 《临江仙·梅》
- 《浪淘沙·帘外五更风》
- 《南歌子·天上星河转》
- 《怨王孙·湖上风来波浩渺》
- 《鹧鸪天·寒日萧萧上琐窗》
- 《摊破浣溪沙·揉破黄金万点轻》
- 《醉花阴·薄雾浓云愁永昼》
- 《武陵春·春晚》
- 《凤凰台上忆吹箫·香冷金猊》
- 《声声慢·寻寻觅觅》
- 《一剪梅·红藕香残玉簟秋》
上一首:《采桑子·群芳过后西湖好》
下一首:《南歌子·凤髻金泥带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