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相送,余杭门外,飞雪似杨花。今年春尽,杨花似雪,犹不见还家。
对酒卷帘邀明月,风露透窗纱。恰似姮娥怜双燕,分明照、画梁斜。
宋神宗熙宁七年(1074)三月底、四月初,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因赈济灾民而远在润州时(今江苏镇江)。为寄托自己对妻子王润之的思念之情,他写下了这首词。此词是作者假托妻子在杭思己之作,含蓄婉转地表现了夫妻双方的一往情深。
上片写夫妻别离时间之久,诉说亲人不当别而别、当归而未归。前三句分别点明离别的时间——“去年相送”;离别的地点——“余杭门外”;分别时的气候——“飞雪似杨花”。把分别的时间与地点说得如此之分明,说明夫妻间无时无刻不在惦念。大雪纷飞本不是出门的日子,可是公务在身,不得不送丈夫冒雪出发,这种凄凉气氛自然又加深了平日的思念。后三句与前三句对举,同样点明时间——“今年春尽”,气候——“杨花似雪”,可是去年送别的丈夫“犹不见还家”。原以为此次行役的时间不长,当春即可还家,可如今春天已尽,杨花飘絮,却不见人归来,怎能不叫人牵肠挂肚呢?这一段引入了《诗·小雅·采薇》“昔我往矣,杨柳依依;今我来思,雨雪霏霏”的手法,而“雪似杨花”、“杨花似雪”两句,比拟既工,语亦精巧,可谓推陈出新的绝妙好辞。
下片转写夜晚,着意刻画妻子对月思己的孤寂、惆怅。“对酒卷帘邀明月,风露透窗纱”,说的是在寂寞中,本想仿效李白的“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”,卷起帘子引明月作伴,可是风露又乘隙而入,透过窗纱,扑入襟怀。结尾三句是说,妻子在人间孤寂地思念丈夫,恰似姮娥在月宫孤寂地思念丈夫后羿一样。姮娥怜爱双栖燕子,把她的光辉与柔情斜斜地洒向那画梁上的燕巢,这就不能不使妻子由羡慕双燕,而更思念远方的亲人。
- 《蝶恋花·密州上元》
- 《木兰花令·次欧公西湖韵》
- 《江城子·湖上与张先同赋》
- 《浣溪沙·旋抹红妆看使君》
- 《南歌子·雨暗初疑夜》
- 《浣溪沙·软草平莎过雨新》
- 《青玉案·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》
- 《永遇乐·明月如霜》
- 《醉翁操·琅然》
- 《卜算子·黄州定慧院寓居作》
- 《西江月·梅花》
- 《浣溪沙·门外东风雪洒裾》
- 《洞仙歌·冰肌玉骨》
- 《水调歌头·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》
- 《浣溪沙·麻叶层层苘叶光》
- 《满庭芳·三十三年》
- 《定风波·常羡人间琢玉郎》
- 《八声甘州·有情风万里卷潮来》
- 《南乡子·霜降水痕收》
- 《永遇乐·长忆别时》
- 《洞仙歌·江南腊尽》
- 《浣溪沙·游蕲水清泉寺》
- 《行香子·过七里濑》
- 《贺新郎·乳燕飞华屋》
- 《虞美人·有美堂赠述古》
- 《水调歌头·昵昵儿女语》
- 《鹧鸪天·林断山明竹隐墙》
- 《临江仙·夜饮东坡醒复醉》
- 《望江南·春未老》
- 《浣溪沙·簌簌衣巾落枣花》
- 《水龙吟·次韵章质夫杨花词》
- 《浣溪沙·细雨斜风作晓寒》
- 《水龙吟·小舟横截春江》
- 《念奴娇·中秋》
- 《定风波·莫听穿林打叶声》
- 《江城子·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》
- 《蝶恋花·春景》
- 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
- 《念奴娇 赤壁怀古》
- 《南乡子·送述古》
- 《浣溪沙·照日深红暖见鱼》
上一首:《瑞鹤仙·晴丝牵绪乱》
下一首:《凤凰台上忆吹箫·香冷金猊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