洞仙歌·江南腊尽
宋朝 - 苏轼
江南腊尽,早梅花开后,分付新春与垂柳。
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,仍更是、骨体清英雅秀。
永丰坊那畔,尽日无人,谁见金丝弄晴昼?
断肠是飞絮时,绿叶成阴,无个事、一成消瘦。
又莫是东风逐君来,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。
作者简介
苏轼(1037~1101),字子瞻,又字和仲,号东坡居士,宋代重要的文学家,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。汉族,北宋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省眉山市)人。嘉祐(宋仁宗年号,1056~1063)进士。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,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,贬黄州。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,曾出知杭州、颖州,官至礼部尚书。后又贬谪惠州、儋州。多惠政。卒谥文忠。学识渊博,喜奖励后进。与父苏洵、弟苏辙合称“三苏”。其文纵横恣肆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其诗题材广阔,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比喻,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“苏黄”。词开豪放一派,与辛弃疾并称“苏辛”。 又工书画。有《东坡七集》《东坡易传》《东坡乐府》等。
注解
上片写柳的体态标格和风韵之美。起拍说腊尽梅凋,既点明节令,且借宾唤主,由冬梅引出春柳。以“新春”紧承“腊尽”,写腊月已尽,新春来临,早梅开过,杨柳萌发。柳丝弄碧,是春意繁闹的表征,故说“分付新春与垂柳”。“分付”,交付之意,着“分付”一词,仿佛春的活力、光彩、妖娆,均凝集于垂柳一身,从而突出了柳的形象。
以下赞美柳的体态标格。柳枝婀娜,别有一种风流,使人想到少女的细腰。杜甫《绝句漫兴》早有“隔户杨柳弱袅袅,恰如十五女儿腰”之句。东坡正是抓住了这一特点,称颂她有合格入流的独特风韵,并进而用“清英秀雅”四字来品评其骨相。这就写出了垂柳的清高、英隽、雅洁、秀丽,见出她与浓艳富丽的浮花浪蕊迥然不同。作者把握住垂柳的姿质特色,从她的体态美,进而刻画了她的品格美。
下片转入对垂柳不幸遭遇的感叹。换头三句,写垂柳境况清寂、丽姿无主。长安永丰坊多柳,生永丰园一角的垂柳,尽管明媚春光中修饰姿容,分外妖娆,怎奈无人一顾。”断肠“四句,紧承上文,写垂柳的凄苦身世,说:一到晚春,绿叶虽繁,柳絮飘零,她更将百无聊赖,必然日益瘦削、玉肌消减了。煞拍三句,展望前景,愈感茫然。只有东风的吹拂,足可消愁释怨,使蛾眉般的弯弯柳叶,得以应时舒展。
苏轼的诗
- 《蝶恋花·密州上元》
- 《木兰花令·次欧公西湖韵》
- 《江城子·湖上与张先同赋》
- 《浣溪沙·旋抹红妆看使君》
- 《南歌子·雨暗初疑夜》
- 《浣溪沙·软草平莎过雨新》
- 《青玉案·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》
- 《永遇乐·明月如霜》
- 《醉翁操·琅然》
- 《卜算子·黄州定慧院寓居作》
- 《西江月·梅花》
- 《浣溪沙·门外东风雪洒裾》
- 《洞仙歌·冰肌玉骨》
- 《水调歌头·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》
- 《浣溪沙·麻叶层层苘叶光》
- 《满庭芳·三十三年》
- 《定风波·常羡人间琢玉郎》
- 《八声甘州·有情风万里卷潮来》
- 《南乡子·霜降水痕收》
- 《永遇乐·长忆别时》
- 《浣溪沙·游蕲水清泉寺》
- 《行香子·过七里濑》
- 《贺新郎·乳燕飞华屋》
- 《虞美人·有美堂赠述古》
- 《水调歌头·昵昵儿女语》
- 《鹧鸪天·林断山明竹隐墙》
- 《临江仙·夜饮东坡醒复醉》
- 《少年游·去年相送》
- 《望江南·春未老》
- 《浣溪沙·簌簌衣巾落枣花》
- 《水龙吟·次韵章质夫杨花词》
- 《浣溪沙·细雨斜风作晓寒》
- 《水龙吟·小舟横截春江》
- 《念奴娇·中秋》
- 《定风波·莫听穿林打叶声》
- 《江城子·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》
- 《蝶恋花·春景》
- 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
- 《念奴娇 赤壁怀古》
- 《南乡子·送述古》
- 《浣溪沙·照日深红暖见鱼》
上一首:《千秋岁·数声鶗鴂》
下一首:《满庭芳·晓色云开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