霜降水痕收,浅碧鳞鳞露远洲。酒力渐消风力软,飕飕,破帽多情却恋头。
佳节若为酬?但把清樽断送秋。万事到头都是梦,休休,明日黄花蝶也愁。
这首词是苏轼贬谪黄州期间,于元丰五年(1082)重阳日在郡中涵辉楼宴席上为黄州知州徐君猷而作。词中抒发了作者以顺处逆、旷达乐观而又略带惆怅、哀愁的矛盾心境。作者以诗的意境、语言和题材、内容入词,紧扣重九楼头饮宴,情景交融地抒写了自己的胸襟怀抱。
词的上片写楼中远眺情景。首句“霜降水痕收,浅碧鳞鳞露远洲”,描绘大江两岸晴秋景象。江上水浅,是深秋霜降季节现象,以“水痕收”表之。“浅碧”承上句江水,“鳞鳞”是水泛微波,似鱼鳞状;“露远洲”,水位下降,露出江心沙洲,“远”字体现的是登楼遥望所见。两句是此时此地即目之景,勾勒出天高气清、明丽雄阔的秋景。
“酒力渐消风力软,飕飕,破帽多情却恋头”,此三句写酒后感受。“酒力渐消”,皮肤敏感,故觉有“风力”。而风本甚微,故觉其“力软”。风力虽“软”,仍觉有“飕飕”凉意。但风力再软,仍不至于落帽。此三句以“风力”为轴心,围绕它来发挥。晋时孟嘉落帽于龙山,是唐宋诗词常用的典故。苏轼对这一典故加以反用,说破帽对他的头很有感情,不管风怎样吹,抵死不肯离开。“破帽”在这里具有象征隐喻意义,指的是世事的纷纷扰扰、官场的勾心斗角。作者说破帽“多情恋头”,不仅不厌恶,反而深表喜悦,这其实是用戏谑的手法,表达自己渴望超脱而又无法真正超脱的无可奈何。
下片就涵辉楼上宴席,抒发感慨。“佳节若为酬,但把清樽断送秋”两句,化用杜牧《重九齐山登高》诗“但将酩酊酬佳节,不用登临怨落晖”句意。“断送”,此即打发走之意。政治上所受重大打击,使他对待世事的态度有所变化,由忧惧转为达观,这乃是他在黄州时期所领悟到的安心之法。
歇拍三句申说为何要以美酒断送秋。“万事到头都是梦”是化用宋初潘阆“万事到头都是梦,休嗟百计不如人”句意。“明日黄花蝶也愁”反用唐郑谷咏《十日菊》中“节去蜂愁蝶不知,晓庭还绕折残枝”句意,意谓明日之菊,色香均会大减,已非今日之菊,连迷恋菊花的蝴蝶,也会为之叹惋伤悲。此句以蝶愁喻良辰易逝,好花难久,正因为如此,今日对此盛开之菊,更应开怀畅饮,尽情赏玩。
“万事到头都是梦,休休”,这与苏轼在别的词中所发出的“人间如梦”、“世事一场大梦”、“未转头时皆梦”、“古今如梦,何曾梦觉”,“君臣一梦,古今虚名”等慨叹异曲同工,表现了苏轼后半生的生活态度。在他看来,世间万事,皆是梦境,转眼成空;荣辱得失、富贵贫贱,都是过眼云烟;世事的纷纷扰扰,不必耿耿于怀。如果命运不允许自己有为,就饮酒作乐,终老余生;如有机会一展抱负,就努力为之。这种进取与退隐、积极与消极的矛盾双重心理,在上词中得到了集中体现。
- 《蝶恋花·密州上元》
- 《木兰花令·次欧公西湖韵》
- 《江城子·湖上与张先同赋》
- 《浣溪沙·旋抹红妆看使君》
- 《南歌子·雨暗初疑夜》
- 《浣溪沙·软草平莎过雨新》
- 《青玉案·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》
- 《永遇乐·明月如霜》
- 《醉翁操·琅然》
- 《卜算子·黄州定慧院寓居作》
- 《西江月·梅花》
- 《浣溪沙·门外东风雪洒裾》
- 《洞仙歌·冰肌玉骨》
- 《水调歌头·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》
- 《浣溪沙·麻叶层层苘叶光》
- 《满庭芳·三十三年》
- 《定风波·常羡人间琢玉郎》
- 《八声甘州·有情风万里卷潮来》
- 《永遇乐·长忆别时》
- 《洞仙歌·江南腊尽》
- 《浣溪沙·游蕲水清泉寺》
- 《行香子·过七里濑》
- 《贺新郎·乳燕飞华屋》
- 《虞美人·有美堂赠述古》
- 《水调歌头·昵昵儿女语》
- 《鹧鸪天·林断山明竹隐墙》
- 《临江仙·夜饮东坡醒复醉》
- 《少年游·去年相送》
- 《望江南·春未老》
- 《浣溪沙·簌簌衣巾落枣花》
- 《水龙吟·次韵章质夫杨花词》
- 《浣溪沙·细雨斜风作晓寒》
- 《水龙吟·小舟横截春江》
- 《念奴娇·中秋》
- 《定风波·莫听穿林打叶声》
- 《江城子·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》
- 《蝶恋花·春景》
- 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
- 《念奴娇 赤壁怀古》
- 《南乡子·送述古》
- 《浣溪沙·照日深红暖见鱼》
上一首:《定风波·自春来》
下一首:《一剪梅·红藕香残玉簟秋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