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江仙·夜饮东坡醒复醉
宋朝 - 苏轼
夜饮东坡醒复醉,归来仿佛三更。家童鼻息已雷鸣。敲门都不应,倚杖听江声。
长恨此身非我有,何时忘却营营?夜阑风静縠纹平。小舟从此逝,江海寄余生。
作者简介
苏轼(1037~1101),字子瞻,又字和仲,号东坡居士,宋代重要的文学家,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。汉族,北宋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省眉山市)人。嘉祐(宋仁宗年号,1056~1063)进士。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,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,贬黄州。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,曾出知杭州、颖州,官至礼部尚书。后又贬谪惠州、儋州。多惠政。卒谥文忠。学识渊博,喜奖励后进。与父苏洵、弟苏辙合称“三苏”。其文纵横恣肆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其诗题材广阔,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比喻,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“苏黄”。词开豪放一派,与辛弃疾并称“苏辛”。 又工书画。有《东坡七集》《东坡易传》《东坡乐府》等。
注解
⑴临江仙:唐教坊曲名,后用作词牌名。此词双调六十字,平韵格。
⑵东坡:在湖北黄冈县东。苏轼谪贬黄州时,友人马正卿助其垦辟的游息之所,筑雪堂五间。
⑶听江声:苏轼寓居临皋,在湖北黄县南长江边,故能听长江涛声。
⑷营营:周旋、忙碌,内心躁急之状,形容奔走钻营,追逐名利。
⑸夜阑:夜尽。残,尽,晚。司马迁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有“酒阑”,裴骃集解曰“阑,言希也。谓饮酒者半罢半在,谓之阑。”文选·谢庄《宋孝武宣贵妃诔》有“白露凝兮岁将阑”,李善注曰“阑,犹晚也”。縠纹:比喻水波细纹。縠,绉纱类丝织品。
译文
夜里在东坡饮酒,醉而复醒,醒了又饮。归来时好像已经是夜半三更了。家童鼾声如雷,反复叫门也不应。只好拄杖伫立江边聆听江水奔流的声音。
长恨身在宦途,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。什么时候才能够忘却追逐功名?夜深风静,水波不兴。真想乘上小船从此消逝,在烟波江湖中了却余生。
苏轼的诗
- 《蝶恋花·密州上元》
- 《木兰花令·次欧公西湖韵》
- 《江城子·湖上与张先同赋》
- 《浣溪沙·旋抹红妆看使君》
- 《南歌子·雨暗初疑夜》
- 《浣溪沙·软草平莎过雨新》
- 《青玉案·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》
- 《永遇乐·明月如霜》
- 《醉翁操·琅然》
- 《卜算子·黄州定慧院寓居作》
- 《西江月·梅花》
- 《浣溪沙·门外东风雪洒裾》
- 《洞仙歌·冰肌玉骨》
- 《水调歌头·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》
- 《浣溪沙·麻叶层层苘叶光》
- 《满庭芳·三十三年》
- 《定风波·常羡人间琢玉郎》
- 《八声甘州·有情风万里卷潮来》
- 《南乡子·霜降水痕收》
- 《永遇乐·长忆别时》
- 《洞仙歌·江南腊尽》
- 《浣溪沙·游蕲水清泉寺》
- 《行香子·过七里濑》
- 《贺新郎·乳燕飞华屋》
- 《虞美人·有美堂赠述古》
- 《水调歌头·昵昵儿女语》
- 《鹧鸪天·林断山明竹隐墙》
- 《少年游·去年相送》
- 《望江南·春未老》
- 《浣溪沙·簌簌衣巾落枣花》
- 《水龙吟·次韵章质夫杨花词》
- 《浣溪沙·细雨斜风作晓寒》
- 《水龙吟·小舟横截春江》
- 《念奴娇·中秋》
- 《定风波·莫听穿林打叶声》
- 《江城子·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》
- 《蝶恋花·春景》
- 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
- 《念奴娇 赤壁怀古》
- 《南乡子·送述古》
- 《浣溪沙·照日深红暖见鱼》
上一首:《鹧鸪天·化度寺作》
下一首:《凤凰台上忆吹箫·香冷金猊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