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未老,风细柳斜斜。试上超然台上看,半壕春水一城花。烟雨暗千家。
寒食后,酒醒却咨嗟。休对故人思故国,且将新火试新茶。诗酒趁年华。
1.超然台,在密州(今山东诸城)城北。
2.壕,指护城河。
3.寒食,古时于冬至后一百零五日,即清明前两日(亦有于清明前一日),禁火三日,谓之寒食节。寒食与清明相连,是旧俗扫墓之时。游子在外不能回乡扫墓,极易牵动思乡之情,故下文云"咨嗟","思故国"。
4.咨嗟,嗟叹声。
5.故国,指故乡,亦可理解为故都。
6.新火,寒食禁火,节后再举火称新火。新茶,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》前集卷四十六引《学林新编》云"茶之佳品,造在社前;其次则火前,谓寒食节前也;其下则雨前,谓谷雨前也。"此处新茶指寒食前采制的火前茶。
登上超然台远眺,春色尚未褪尽,和风习习,吹起柳丝千条细,这一湾护城河水绕了半座城,满城内皆是春花灿烂,迷迷蒙蒙的细雨飘散在城中。寒食之后,春意是该减了,酒醒后,面对这许许多多的无力与责任。
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。首句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——“风细柳斜斜”,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:春已暮而未老。“试上”二句,直说登临远眺,而“半壕春水一城花”,在句中设对,以春水、春花,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。然后,以“烟雨暗千家”作结,居高临下,说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。于是,满城风光,尽收眼底。作者写景,注意色彩上的强烈对比作用,把春日里不同时空的色彩变幻,用明暗相衬的手法传神地传达出来。下片写情,乃触景生情,与上片所写之景,关系紧密。“寒食后,酒醒却咨嗟”,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。寒食,在清明前二日,相传为纪念介子推,从这一天起,禁火三天;寒食过后,重新点火,称为“新火”。此处点明“寒食后”,一是说,寒食过后,可以另起“新火”,二是说,寒食过后,正是清明节,应当返乡扫墓。但是,此时却欲归而归不得。以上两句,词情荡漾,曲折有致,寄寓了作者对故国、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。“休对故人思故国,且将新火试新茶”写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,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,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,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。“诗酒趁年华”,进一步申明:必须超然物外,忘却尘世间一切,而抓紧时机,借诗酒以自娱。“年华”,指好时光,与开头所说“春未老”相应合。全词所写,紧紧围绕着“超然”二字,至此,即进入了“超然”的最高境界。这一境界,便是苏轼在密州时期心境与词境的具体体现。
这首词情由景发,情景交融。词中浑然一体的斜柳、楼台、春水、城花、烟雨等暮春景象,以及烧新火、试新茶的细节,细腻、生动的表现了作者细微而复杂的内心活动,表达了游子炽烈的思乡之情。将写异乡之景与抒思乡之情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,足见作者艺术功力之深。
- 《蝶恋花·密州上元》
- 《木兰花令·次欧公西湖韵》
- 《江城子·湖上与张先同赋》
- 《浣溪沙·旋抹红妆看使君》
- 《南歌子·雨暗初疑夜》
- 《浣溪沙·软草平莎过雨新》
- 《青玉案·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故居》
- 《永遇乐·明月如霜》
- 《醉翁操·琅然》
- 《卜算子·黄州定慧院寓居作》
- 《西江月·梅花》
- 《浣溪沙·门外东风雪洒裾》
- 《洞仙歌·冰肌玉骨》
- 《水调歌头·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》
- 《浣溪沙·麻叶层层苘叶光》
- 《满庭芳·三十三年》
- 《定风波·常羡人间琢玉郎》
- 《八声甘州·有情风万里卷潮来》
- 《南乡子·霜降水痕收》
- 《永遇乐·长忆别时》
- 《洞仙歌·江南腊尽》
- 《浣溪沙·游蕲水清泉寺》
- 《行香子·过七里濑》
- 《贺新郎·乳燕飞华屋》
- 《虞美人·有美堂赠述古》
- 《水调歌头·昵昵儿女语》
- 《鹧鸪天·林断山明竹隐墙》
- 《临江仙·夜饮东坡醒复醉》
- 《少年游·去年相送》
- 《浣溪沙·簌簌衣巾落枣花》
- 《水龙吟·次韵章质夫杨花词》
- 《浣溪沙·细雨斜风作晓寒》
- 《水龙吟·小舟横截春江》
- 《念奴娇·中秋》
- 《定风波·莫听穿林打叶声》
- 《江城子·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》
- 《蝶恋花·春景》
- 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
- 《念奴娇 赤壁怀古》
- 《南乡子·送述古》
- 《浣溪沙·照日深红暖见鱼》
上一首:《御街行·街南绿树春饶絮》
下一首:《苏幕遮·燎沉香》